☆書名:中產悲歌~面對薪資停滯、金融危機、稅賦不公,中產階級如何改寫未來?
這本書非常重要,講述租金的流動和資產累積財富的原因~每個資本家都試圖將利潤轉化為租金,因為這種收益常高於真正的競爭市場所帶來的利潤

「心得:這本書非常重要,講述租金的流動和資產累積財富的原因~每個資本家都試圖將利潤轉化為租金,因為這種收益常高於真正的競爭市場所帶來的利潤。」

  1. 這本書非常仔細看了一個月,作者以人類學家的觀點分析中產階級的真實性,共同性,喜好和投資策略,因為本書焦點不在經濟學,所以只描述社會階層的演變,沒有就利潤和收益的結構做過多的分析。
  2. 而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案寫在結論後面—-“”過剩只是盈餘的代名詞,只要內心反映出資本主義的累積,迫使我們謀取生計養家活口及創造財富而進行過多投資,就無法得到治癒””。有如周易未濟上九,有孚于飲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3. 文中若有似無的暗指經濟學家獻策,為使資本主義下的員工持續努力工作,不會因為擁有儲蓄資產債券持股就停止,針對此,就創造了徵稅和通貨膨脹,讓財富資產呈現劇烈波動,甚至引入全球化。(因為累積的財富學歷人際關係會因為時間貶值,所以不斷的工作被壓榨)     
  4. 中產階級是流動的,上升下降是自己造成,之上是輕鬆過活免於努力和衰弱危險的特權菁英,之下是窮困苦難依賴社會福利的階層或邊緣人口。
  5. 維持的策略是透過延遲滿足和犧牲消費去存錢,承擔負債所有權的風險和義務,或投資教育、培訓、家庭與儲蓄計畫及養老金。
  6. 其共同傾向是將自己的額外現金存起來,或是投資房產、保單等產品,而不是將可支配的收入花在消費品上;其共同點不是富裕,而是缺乏安全感的嘮叨,再加上負債所有權以及身不由己的超時工作。
  7. 中產階級會對自己的財富負責,盡可能努力工作減少開支,割捨眼前的享受,並貸款買恆久資產而犧牲內心的平靜,期待將來能獲得回報;反過來說,不幸是因自己的時間、精力和資源做不好的運用,整個社會像過多的個體在參與彼此的自私投資,有時結盟有時競爭,而社會制度也不過是投資者的勢力與偏好,各自獨立或是聯手合作的體現。
  8. 住同區域的人會去創建並維護社區的網絡和組織,使其住所具有吸引力,從而提高房屋價值,但保護和提高財產價值的措施往往具有排他性,例如防止其他人沒有付出同等努力下獲得,或設法阻止此種財產變得過於普及以致失去價值,所以和其他擁有相同資產者合謀以破壞自由競爭,例如支持土地使用分區法,或將某些人排除在社區和學校門檻之外,不讓其成為風險共同承擔體,反對其他人載未告知或補償的狀況下,利用我們的想法著作甚至網路連線。   
  9. 資本主義產生驚人的財富,藉由工作榨取無須支付報酬的價值而獲得累積,這種累積體現在利潤和收入上,以”成長”掩飾,移轉大家對人力成本的關注,這些財富會被再滾入或集中於最高層。
  10. 員工生產的價值遠大於雇用成本,反觀工作收入通常不足以讓人終止工作,否則就沒有足夠的人來生產經濟盈餘,其收入仍能為食衣住行上提供充分資金,使其達到社會認可標準。
  11. 經濟學家Branko Milanovic全球收益分配不平等以然可觀,但更驚心動魄的增長並非呈現在任何人的收入上,而是呈現在盈餘上,盈餘能暫時使那些有能力以租金或利潤的方式,將其部分據為己有的人受益,同時使自己和其他須工作的人遭到剝削,並承受伴隨而來的禍害。
  12. 每個資本家都試圖將利潤轉化為租金,因為這種收益常高於真正的競爭市場所帶來的利潤,資產階級背叛資本主義,因導向利益最大化,故尋求壟斷地位和優勢,隨著特權的積澱,甚至拒絕承擔資本主義賦予有魄力的企業角色。
  13. 資本主義特有的兩種衝動,行動者的進取心,追求租金收入的願望,兩者背道而馳。
  14. 從人的實際行為來看,無處不在的資產投資,看起來更像是沒有安全替代方案的情況下進行的強迫行為,而不是出於進取心的衝動想抓住機會。我們認為投資是一種創造財富的手段,而財產是投資價值的儲存庫,財產是一種載體,承擔我們賦予的一切感情社會或道德的意義,是以安全感作為基礎,以致富的希望為額外目標。   擁有財產的人與資本主義的關係更複雜,一般認為能運用個人財產以確保未來,或是藉由獲得新的財產來改善自己前景,越是渴望取得財產,從工作取得的報酬及其他保護措施就越顯得不可靠。
  15. 我們對財產的熱切追求,即是所謂的”投資”,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資源,以便取得工作以外的收入,並認為這是保護自己的辦法。
  16. 十九世紀末,社會政治動盪,中產階級普及,大眾因工業規模擴大而產生盈餘,累積盈餘集中成資源,使大量工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享受社會階級的流動性,並在生活物質上受到保護。
  17. 累積儲金、房產和證券,透過廣泛的物質和文化衣飾以維護自己的優勢並展示成就。
  18. 累積的好處在於創造溫和與積極的勞動隊伍,成員忙著爭取財產並依賴財產的收入,以至於看不到對自己的剝削而不抵制。
  19. 如遠見超越工作得嚴格限制,看到未來自己的家庭因今日的投資而發達或衰敗,就會歸類於值得讚揚的一群。   
  20. 歷史學家R. J. Morris強化社會階層流動觀點,以十九世紀英國為例,流動描述成一種財產策略,越來越多人進行擔保貸款以購買房屋、政府債券和合資公司的股份,最大化用抵押和信貸並收取租金,如果失去收益也可以清算自己的資產以彌補虧損,其獲取財產的階段,也標示家庭的生命週期。
  21. 它們通常靠貸款來購得資產,並資助自己兒女進入有利可圖的事業,再利用自己的房產來收取資金,熱衷於獲得財產的所有權。
  22. 因當時英國是核心國家,如無外圍國家的貢獻,是不可能持續累積財富和增加資產,外圍國家以各種方式被利用,為核心國家提供食品和工業生產原料,為其工業提供廉價的勞動力,吸收全球生產過程的環境破壞,並被動接受核心國家的消費品,同時依據其訂定的規則向其借貸資金,如此核心國家中的私有財產擴散方有可能出現。
  23. 早期私有財產鼓勵越來越多人為自己的未來工作和投資,勤勞和節儉的價值觀,代表與不勞而獲、收取租金和經濟停滯相反的特質,對追求所有權的人而言,是為了有一天能停止工作,不需再大量投資,或幫助自己的小孩達成此目標。
  24. 希望資產穩定,而不是再投資,希望用財產收取有助於自己過上舒適生活的租金,企業和私人資產累積共同的目的在於良好的家庭生活,而不是利潤最大化。
  25. 但,忠於競爭的企業家,一旦發展到足以保護自己的投資時,會轉變成顛覆市場的壟斷者,以防新一輪有志者闖入。   
  26. 財產策略不一而足,經濟學家將其優勢與租金聯想在一起,這是一種附加價值,擁有稀罕財產的人可以向其他人收取費用。
  27. 租戶也可設法鎖住低於市場的行情,在自己的保護傘下爭取租金價值。人們可以動用經濟法律政治資源,來限制房屋學校專業證照信用貸款社區市鎮,與國家的社會文化和物質的基礎建設,以提高財產價值。
  28. 私人尋租的一種方式是社會保險措施,廣泛的風險分攤和降低,使我們能在數十年內承擔大量的抵押貸款。
  29. 社會保險還說服銀行承擔違約風險,這是大批人口長期融資所特有的狀況,保險集團提供安全網,讓有工作的家庭具良好信用,養老基金僅購買源自銀行和抵押貸款機構的支付流這是歷史上發達經濟體的人口,能夠獲得家庭財產的機制。
  30. 社會保險針對穩定收入的安排,是讓大部分的工作人口得以購買房屋、接受教育,為未來儲蓄並累積財產,專業且擁有財產的工作者學會將自己的錢用於投資以防止納稅和通貨膨脹侵蝕金錢,與收入相比,在房地產和其他資產上的投資回報更高,因此就不再像過去支持社會保險安排,而是熱衷能促進保護私人租金收入的政策。
  31. 像瑞典,公眾養老金制度的自由化,削弱其風險共擔的安排,以致引發抗拒,並堅信管理者沒有足夠良好條件管理自己的儲金,但其中許多人還是以購買股票私人保單和房地產為對策,使瑞典房地產蓬勃發展。
  32. 德國,隨收隨付制的公共養老金制度具有相對彈性,使得德國現今退休者是現代歷史中最幸福的一群,他們相信自己工作創造價值並得到回報,但其子女則相反,在富裕中成長和父母明顯不同,因為從未體會金錢和辛勤工作的價值觀,能很快就可借到貸款而不用先存到錢,在柏林夫妻的公寓價值增加兩倍,卻堅信房地產泡沫對社會來說很糟糕,但對自己的小孩有好處,因為可得到豐厚遺產。   
  33. 經濟學家將財富衍伸的收益稱為租金,靠租金生活的人稱為收租人,和企業利潤不同,收租人可以減少工作、選擇工作或根本不用工作,如此私人財產制度可能傷及資本主義,因為會抑制工作和投資,但每個生產週期產生的盈餘有限。
  34. 廣泛人口都有儲蓄車房社會保險學位等,能形式回收部分盈餘的政治權力時,會拖累盈利能力和增長。
  35. 由於家庭財產已司空見慣,經濟學家一直討論此危險,並試圖找出如通貨膨脹和徵稅等解決方案,但在房地產擁有比例提高,家庭資產與儲蓄激增到前所未有的階段,其最具危害的解決方案已在過去幾十年成形。
  36. 在二十世紀80-90年代,國家區域放鬆管制應融入全球金融市場,方便資本流動並為各國政府和企業提供信貸,面對激烈經爭,經濟行為者開始依賴融資已求生存和繁榮,加劇全球金融市場在提供信貸債券和股票,以及在引導投資和管理風險上的壓力,雙面刃。工業資本主義已讓位給金融資本主義,其術語是金融化,對投資者而言,風險評估及即價格訊號都是前在損益的途徑,通過這種定價策略,金融可以規範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巧妙進入制度的運作模式、提供服務的基礎建設,國家企業為了生存就必須權衡。
  37. 當金融服務和工具重要性日益增加,其應運而生的必要性則是:深陷金融網絡的所有人都必須具備財務知識,承擔風險並對有無投資的結果負責,其責任包含減少開支以求家庭預算平衡,並確保資金的流入流出得以持續。
  38. 為了資金持續流動,銀行保險和養老金等投資機構,便透過提供管理抵押貸款、養老金和其他長期儲蓄產品、保險單和消費信貸,介入了家戶和全球金融之間,這些產品將付款和還款綁在一起,加以批量訂價,在出售給其他參與者,因此家庭資產所代表的價值又流回市場,成為更多投資信貸。
  39. 家庭資產的價值和金融市場的起伏密切相關,本身也處於不穩定狀態,那些房產的價格最終只能在抵押貸款清償後才會確定,而還款多寡又隨著利率和貨幣的價值變化,並與房屋的最終市場價值無關。   
  40. 在資本主義體系中,價值在本質上是不穩定的,即使自己知道自己財產的市場價值,卻不太能做什麼有效干預,不僅根據供需狀況等市場力量倍增和細分,也基於影響市場交換和工作條件的社會政治力量而波動,所以投資財產是因為他的有形特性似乎儲存我們至於其中的價值,但由於封存在財產中的價值超出了掌控範圍,因此這其實是表面的假象,出自於財產提供安全保障的幻想而購置財產,並渴望更多的舉措,實是被中產階級的想法所迷惑。
  41. (所幸我對資產認識比作者更精準,不然看到此就會質疑自己,基本上虛幻的是價值而不是資產,貨幣隨政策而增扁,但資產帶來的流動卻是穩定的,我思考的是資產擴張而非貨幣擴張,愛錢的得到錢,重視資產的人或的資產。)   
  42.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批評財產所有權人,資本主義的財產收益,幾乎超過經濟成長率,而這增長率間接反映在薪資行情上。
  43. 簡言之,財產在傳統上都是比工作更具金錢價值的來源,沒有財產的人不但須支付更高的租金,從工作中賺取的錢也少於同儕從財產上所獲得的利益,因此財富便集中在特權階層中,導致社會不平且停滯,由於獲得財產和財產提供的向上流動機會有限,企業家便轉為收租者。財產價值的波動將越來越大。
  44. 作者舉十九世紀的小說為例,在極端重視租金收益的社會中,人們蔑視工作,追求繼承或透過婚姻取得地產,財產的好處遠勝過工作,但那時不存在通貨膨脹,物品價格歷幾代人也不變。
  45. 如今財產再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但更具波動性,要時時控管。   
  46. 金融市場決定我們完全或部分擁有的一切物品價格,銀行以房產抵押貸款的形式,將房產分解成小塊,再做為切割的投資產品打包銷售。
  47. 各種金融機構基金和私募股權公司,匯集我們的存款投資這些產品和企業,將雙方利益綁在一起,產生鞏固金融的巨量投資。
  48. 我們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財產擁有者,因是透過投資組合(綑綁收益)或是間接透過抵押的房屋和投資的儲蓄。
  49. 資本市場對投資進行”共有財政資源的調整”,投資的增加有意於利潤的產生,但投資總價卻不能以我們實際可使用的形式吸收回社會,這種不平衡導致金融危機,對財產和投資價值造成破壞。
  50. 羅馬尼亞,在1990飆升的通貨膨脹低消了終身儲蓄的價值,人民接受兩轉變,從政治家策劃管理經濟轉為抽象力推動經濟,從工作是唯一合法獲取貨幣的來源轉變成用金融迴路自我複製,最終導致金融騙局。
  51. 中國,公家分配住房制度取消導致商業房地產興起,造就新中階有產階級,此階級採消費者策略將自己和較小的投資者區隔,並自我組織排除他人手段,增加自己住宅優勢,而後房價上漲通貨膨脹造成對貨幣貶值的恐懼,加上市場不可預測的波動和國家干預,導致其他儲戶尋求安置錢的方法,如財富管理和金融商品。   
  52. 投資未來,獲得學位文憑、培養技能、拿到專業資格並建立社會網路人際關係,除非出生即具備出色外貌智慧才能等天生優勢,家庭會對小孩進行人力資本的投資,稱為中產階級的搖籃,而中產階級家庭被冠上養成雄心的托兒所外號,其意識形態比物質財產更容易看出其組合部分,因為人力資本完美呼應了投資精神,技能和網絡可說是抱負型資產,強調中產階級常見的額外工作、時間和資源的投入,形成一個人的財富乃取決於這種付出的信念。
  53. 新中產階級和舊中產階級(擁資產)對人力資本關注不同,因房地產價值變的不穩定,造成所有權的機會減少,或是從租金收益獲利的能力降低,富裕社會成員已透過其他方式來鞏固和延續自己的優勢,像將積存物質財產的做法轉變為社會地位,並為子女提供享有優質教育的特權。受到家庭栽培,利用學校教育和文化素養獲得較大的賦能,累積的優勢是多麼可觀。
  54. 具體而言,高等優質的環境,是小孩走向成功之路的助力,出身特權環境,培養自信,更易克服障礙,和條件相仿的人合作學習,此社會家庭和教育揖謝列的優勢,也提供藝術文學和音樂的鑑賞力。
  55. 但資本主義造成生產進步,大量的模仿使優勢取得短暫,間接將人力資本貶值(舊證照無法在新科技公司上班)。
  56. 貧化的人性被包裝,人力資本在資本主義下產生意義,社會關係、技能、品味和能力轉變為標準化和可衡量單位,甚至可以互換取代,資本化一切。
  57. 但學歷也會遭受通膨,當人力資本或物質資本轉化為等價資本,卻無法順利利用,就不難看出價值被剝削的痕跡。
  58. 社會學家Hartmut Rosa以”加速度”形容這趨勢,當經驗和迅速的知識迅速過時,以致幾乎不可能預測哪些人脈和機會,此為”滑坡”現象,凡不努力讓自己的語言服裝通訊錄社會認知技能裝備退休基金保持更新以符合潮流者,即過時,不一定能在往後某個時間點賺到錢。文化活動,彷彿自己錯過什麼,卻又不知道錯過的東西是什麼,哀嘆多年的文化成就價值下降,變得要多元雜食以保持文化水準。當父母發現物質財產傳遞優勢受阻,人力資本投資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59. 年輕人過去常利用住房補貼(作者美國人)、教育補貼等公共資源來改善自身生活,但資源被刪減後,家庭的重要性又開始迅速增加,學曾接藉著由國家福利體系支持”去家庭化”,使個人脫離家庭獨立,刪除後就出現”再家庭化”的相反趨勢。
  60. 社會焦點集中在家庭的財務問題,對於單身家戶從來沒有受到重視。理財建議會將父母的擔憂,轉化透過常規管道替孩子的未來進行理財。
  61. 婚姻本身就是一種投資,初始會勾勒安全或優渥的未來。
  62. 以色列租賃市場實際不受監督,想要提供孩子穩定生活的人,無法忍受房東提高房租或出售房屋,但首次購屋者儲蓄有限薪水微薄,擁有私人住宅好處高於租屋,因租金總落入別人口袋。   
  63. 宗教改革和法國大革命,最終執行都必須推翻腐敗的領導層,擴大私有財產制和提高行政效率來支持資本主義,但其實只是重新定義社會的不平等而非根除,如今已不是社會地位問題,而是根深蒂固變成財產的擁有者與多數無財產者之間的鴻溝。自十九世紀末美國工人開始接受”受薪奴役”的事實。
  64. 中產階級總認為一切掌控在己,但這種自由式十分模擬兩可且受限,因為我們對生產什麼東西沒有真正發言權,不能控制那些可以表達自我品味和慾望的事物。自己的生命軌跡要能脫離孤立和競爭狀態的人分離,才不會被汲取更多的物質資源。
  65. 孤立和競爭迫使人們反覆重複相同行為,重現誘使他們深陷其中的結構

山山沐榆感想筆記@0310
2020年11月10日 
作者: 哈達絲‧維斯
相關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4434?sloc=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