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正在蛻變,正走出自己的風格,這本書提供專業思維,讓我能提前布局擬策。這本書在2019又再版,足可證明作者眼光獨到深遠。談城市規劃和都市化的效應,並詳細分析世界上有名城市所發展出來不同的服務和功能。詳讀此書,可透視未來城市的規劃方向。
「心得:台中市正在蛻變,正走出自己的風格,這本書提供專業思維,讓我能提前布局擬策。這本書在2019又再版,足可證明作者眼光獨到深遠。談城市規劃和都市化的效應,並詳細分析世界上有名城市所發展出來不同的服務和功能。詳讀此書,可透視未來城市的規劃方向。」
重要論點–
1.城市不會讓人變窮,是城市吸引窮人前來。
2.限制巨大城市只會得不償失,因為城市成長可以有效降低鄉村的貧窮。
3.幫助窮人是天經地義,但幫助窮地方則否,為什麼政府要出錢要人助在不斷衰退的地區。
4.因為對新建案的種種限制,使巴黎不再像過去那樣接濟三餐不繼的藝術家,已成為有錢人才住得起的城市。
5.一般人普遍把城市當作建築物,而忽略城市實際上是一群人的結合。
6.觀念在稠密的城市空間口耳相傳,在交換的過程創造出人類的奇蹟。
7.和鄉村生活相比,住森林看起來鄉生態愛好者,但住都市對生態更好。
8.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很類似,但不幸卻有好幾種。城市剛好相反,失敗的地方很類似,成功的例子卻很獨特。
城市 V.S. 鄉村
- 住鄉村開車往返都市上班,過度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環境主義先知梭羅,野炊燒毀三百畝森林,解構華爾騰湖的神話,如果熱愛自然,就搬到城裡去。
- “田園資本主義”–美國的城市病,造成貧富分化,中高產階級開車自家門口到辦公室,所經一切和社會隔絕,孩子在富裕社區就讀,公立學校經費遠輸給地方私校,城市貧民窟和郊區世外桃源老四不相往來,社會階級世襲。富人可以輕鬆離開蕭條的城市,底特律的中產階級則全搬到了郊區。
- 書籍、電話、寬頻都是從都市發展出來,因為大城市可以輕易負擔這些科技的高成本。
- 如果全世界都像休士頓一樣以汽車向郊區擴張,那地球碳足跡將快速攀升,城市人口若住在以電梯為主的大樓,才是環保。
- 認為溫室氣體和全球暖化有關的人,應該把稠密的城市列為一項解決方案,因能節省能源,避免大量低矮建築大量蔓延造成城市擴張破壞自然。
都市衰退
- 衰退的城市特點在於他們擁有過多的住房與基礎建設,和其微弱的經濟力及不相襯,城市復興以建設為中心完全沒有道理,城市不是建築物,城市是人。
- 政治措施失當,通常是鐵鏽地帶衰微的原因。
- 城市的貧窮不應該跟城市的富裕相比,應該跟鄉村的貧窮相比。
- 反向通勤是成功消費城市最顯著的特徵,而迷人的城市房價總是居高不下,所以紐約倫敦巴黎的限建更讓其房價高不可攀。
- 鼓吹城市蔓延(通勤城鎮出現)可以降低對汽車的依賴,但美國政策卻把居民推到城市邊緣,間接鼓勵美國人放棄城市。
- 城市最悲慘的貧窮,也不不上鄉村地區的惡劣。
- 如果一個地區成為窮人永遠維持貧窮的地方,那代表這個地方已經失敗。
再都市化supercity
- 明日城市–雖然電腦產業有能力進行遠距工作,卻最能說明地理集中的好處,科技新貴可輕易藉由通訊與人溝通,卻願意買下美國最貴的房地產,為的就是在當地與人溝通–面對面。
- 聚集創新易在矽谷這樣的城市,因觀念穿過走廊和隧道比穿過大海與大陸容易得多。城市工人的薪資比非城市工人薪資多三成,並起容易累積經驗;圍繞在資深工程師旁,有助於年輕工程師獲得成功。
- 當城市繁榮時,只要能快速興建住房讓新住民入住,城市就會成長得非常迅速,當城市衰退時,居民減少的速度卻非常緩慢,因為民眾對放棄住房這高價品非常猶豫,此時便宜的住房讓城市成為窮人的集中地,因而創造出極度剝奪亟需社會正義的中心。
新都市規劃
- 政府應鼓勵民眾搬進大小適中的城市高樓,而不是買今郊區的宅邸(透天別墅),應忍痛拆除城市低矮建築,取代以高聳建築。
- 一百年前專家認為科技的進步(像電話汽車)會降低城市生活的重要性,但城市依然存在。電子郵件視訊的出現本以為可取代開會,但商務旅行反而大幅攀升–人類是一種向身邊人學習的機器。
- 在蕭條的地區蓋博物館,只是抬高房地產的價格和帶來附庸隨雅的觀光客,對不關心藝術的承租人,反而要負擔更高的房租。
- 城市的貧民窟不是因為都市擠太多人,而是他們無法和城市產生連結,城市提供窮人機會使其翻身,而移民為城市做出貢獻。 美國逐漸完成捷運系統,捷運站系統附近的貧窮率不增反減,並不是捷運系統使人貧窮,而是窮人考慮到搭乘捷運可以不用搭車前往各地。
- 雇主種類不夠多元化的城鎮,在經濟蕭條期間失業率比平均高百分之三。
- 鋪設更多道路無法解決交通問題,但是堵車稅可以。
- 犯罪多半是窮人搶窮人,參加幫派是為了尋求保護。
- 穩健的經濟和豐富的娛樂生活使紐約倫敦成為眾人趨之若鶩的目標,所以住房不足當然房價一飛沖天。
- 巴黎之所以是巴黎,因1853-1870歐斯曼拆除巴黎半數以上的建築物,以毀滅方式保存巴黎,限制建設和高度讓城市恆久不變,城市將失去自身最大資產–建設與擴張的能力。
- 第一座摩天大樓:芝加哥1885家庭保險大樓,高138英尺詹尼所蓋,改變了天際線。
- 珍.雅–用步行的方式巡迴街頭,睜大眼睛仔細觀察,是了解城市運作的最佳途徑。他反對都市更新,也極為厭惡高樓建築,強調街頭和低矮社區,他想保護老建築物,但經濟推論卻混淆,保留老舊建築物而不改建成40樓大樓並不能壓低房價,限制房地產只會讓房價攀升。
- 以空間成本論,房價高的地方建築物稀少,而大興土木的地方房價不會太貴,新建物降低房價。
- ☆☆民眾與公司行號,會用新的運輸模式,改變自己的地理位置(捷運完工前後)。在紐約,當每人都在步行時,有錢人居住在鄰近碼頭的中心地點–滾球公園(商品從碼頭來),出現公車後使富人遷出市中心,公車使其從不稠密的住宅區通勤到市中心,此為郊區模式的前身。汽車火車電車捷運飛機出現,都改變城市居民的區位選擇。提高燃料稅,城市發展的密度會增加四成以上(台灣?)。
- 文化並非城市蔓延的根源,汽車才是,高油價使人們更願意集中居住,但越來越先進省油的汽車仍對郊區有利。
- 平坦的世界,高聳的城市。
- 美國住房共計一億兩千八百萬棟,而作為休閒的第二房只有三百萬棟。
- 城市不需要施捨,只需要一個公平競爭之處。
- 把城市繳納的稅來建設農村,會傷害城市的繁榮引擎,科技只會讓人可以更輕易學習,促成人類智能的演化,也增加人類面對面合作得到的好處。
山山沐榆感想筆記@0239
2012年2月26日
作者: 愛德華.格雷瑟
相關連結: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5450014017?zone=book&lid=search&actid=WISE&kw=%E5%9F%8E%E5%B8%82%E7%9A%84%E5%8B%9D%E5%88%A9&pi=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