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此書描寫生活在美國社會最底層的人,疲於希望,毫無夢想。在富有的國家當一名窮人,要比在貧窮國家當一名窮人難受多了。」
1.壓迫是一襲無縫的衣裳,沒有明確的界線,無法定義責任的開端和結果,但當看起來沒有人要負責時,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責任。聯邦政府2011定義貧窮, 一名成人和三個小孩的家庭,年收入低於22113美元
2.貧窮就像淌血的傷口,削弱了防備、降低了防禦,引來掠食者,放高利貸的人在各處大方的合法經營,在勞工階級和窮人居住的社區,用支票。
3.某些州,因缺乏法律規範,銀行訂立很高的最低存款額,並收取令人望之卻步的收續費,去拒絕不多的存款。
4.憤怒是一種奢侈,他們精疲力盡苦苦掙扎,”貧窮”不只是一種類別,無法光用政府的年收入低標來描述,那是一種沿途逐漸寬闊而無標記邊界的區域,遠比社會認知更廣大。”貧窮”應是指經濟能力在最低層,以及隨之而來的所有問題。
5.擺脫貧窮、遠離貧窮,似乎要有完美的陣容和天時地利的條件,先決條件包括全副的技術、好的起薪、有升遷機會的工作,還要目標明確、勇敢和自尊,沒有欠下大筆債務,沒生病也沒毒癮,家庭功能健全,朋友誠實正直,還有私人機構和機構的必要協助。
6.資本主義有他無情的一面,冷酷的競爭加劇適者生存、肉弱強食,但也開機會的大門,所培養出來的不公義源自於平等主義的缺乏
7.令人亡而卻步的高牆包圍種種次文化,在少數民族組成的美國經濟體中最明顯,令任窒息的挫折感(技術有限教育程度不高,高職位遙不可及),英文不流利、沒有正規移民文件,受困在廉價分散區域的群島上
8.留住好工人的方法,是幫助他們買房安頓下來。大家都知道那些社會保險卡是偽造的,但被抓到時可以讓雇主免除被聯邦法律處罰。
9.收容中心很難找員工,因為難有好表現,再加上奇怪的習慣。領取救助金的工人,光是每天有上班都是新鮮事了,底層勞工常被視為消耗品,出身貧窮很少有支持自己的網絡,缺發對應技巧,有沒有後援機制將他們的個人困境隔絕於工作之外。
10.失業率降低,產品的品質也就跟著降低了,這是自由經濟的殘酷面之一:景氣越好,雇主越難找到高水準的員工,特別是在工資很低的狀況。
11.出人頭地升主管級,和學歷有關,至少要大學。因為學歷代表的是執著,至少畢業了。
12.福利女王(右翼幻想),指那些不工作卻靠政府府力補助舒服度日的人,有貶低義。
13.四健會(台灣也有),是美國農業部所管理的非營利青年組織,早期主要對象為農村青少年,指在實踐動手學習。
14.拼命賺錢才能買下星期的食物。波士頓~如果有更多住宅補貼或多發一點食物劵,挨餓的人會比較少,房屋花費往往暫定貧窮家庭收入的50~75%,嬰兒骨瘦如柴,乾巴巴的兒童。
15.階級、文化和語言,在病患和醫生之間形成障礙,沒錢也沒受到多少教育的窮忙族向上仰望,看到的是冷淡的白袍和閃閃發亮的器具,聽不懂的詞彙和高高在上的態度。
16.政府有能力立法提高最低工資,但是缺乏政治決心,企業主管有能力,但缺乏決心藉由提高薪資、犧牲上層來縮短差距,因為低收入者根本不去投票,無法和私人企業複雜的遊說和政治獻金相比。
山山沐榆感想筆記@649
作者: 大衛.K.謝普勒
2016年8月9日
相關網站: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093252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