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倦怠 ~Cant Even沒有熱情、沒有夢想、沒有未來, 這就是千禧世代生活的殘酷世界
細細看慢慢想,這是隱含階級的世代論,不遮掩美化,直接講述社會的真實面


「心得:細細看慢慢想,這是隱含階級的世代論,不遮掩美化,直接講述社會的真實面。」

1.這不是個人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千禧世代(1981~1996又稱Y世代)根本沒有機會,幾乎可以確定他們將是現代美國史上第一個最終會比他們父母更貧窮的世代。可能也適用到大部分的X世代1965~1980和戰後嬰兒潮世代1946~1964。最年輕的千禧世代2020剛滿24歲,最年長則是39歲。

2.千禧世代不計一切上大學,把自己理解成人力資本,為了在經濟中取得更好的成績而被最佳化的對象。很多父母不是在養育孩子,而是在培養履歷表,增值的過程始於分數,取決於所在地與階級,這意味著競爭從學齡前就開始。~功利主義教育觀,履歷填塞。

3.消失的中產階級中提到,消失的主要是藍領中產階級。對絕大多數千禧世代而言,取得學位並沒有產生和我們父母承諾過的中產階級穩定性,只代表更多的工作。在規劃栽培教養方式下,孩子當作資本來養育,其隱含的目標是創造一種有價值的資產,以賺取足夠的金錢來獲得並維持父母中產階級的地位。

4.晚期資本主義,價值評斷很多是基於買賣和利用那些無法買賣的東西,因此努力工作只有伴隨著存在的關係(階級地位與特權)或證書(文憑推薦信履歷表)時,才會有價值。

5.差事癱瘓,有三種類型成人任務~很煩人的報稅和結交學校圈以外的朋友、很煩人一點都不有趣的事情.像吸塵器剃刀割草機、很煩人耗時的曲折過程.像申請醫療診斷書收據.取消有線電視服務。

6.孩提時圍繞在身邊的想法~只要我夠努力,一切都會順利進行。信奉著無論表現多差,都會得到一面獎牌。虛偽而簡單的訊息~每條路都通往到大學,以那裡為起點透過工作找到美國夢,能擁有家庭和安全無虞的經濟以及幸福的結過。

7.憂鬱的世界倦怠感~職業倦怠中的疲憊經驗,包含對完成狀態的強烈渴望和無法實現的折磨感,總是有一些需求、焦慮或分心無法被消除。當耗盡自身所有的內部資源後,你感到筋疲力竭,然而卻無法擺脫繼續前進的緊張情緒。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流行症狀,是一種混亂又伴隨著不斷在改變的感覺。

8.自金融海嘯後,脆弱蔓延在空氣中,千禧世代淹沒在學生債務,向上流動蓊體趨勢反轉,為工作搬到最昂貴的區域,月存款更少生活費卻更高,窮更窮,而中產階級則是必須努力維持現狀。

9.華人在家中從未聽過焦慮或憂鬱,但聽過吃苦和內心感受。

10.批評來自於戰後嬰兒潮,諷刺是她們也沒有經歷過經濟大蕭條和世界大戰的苦難,事實上千禧世代是戰後嬰兒潮世代最糟糕的夢靨,XY世代只能用網路迷因meme去痛斥他們。

11.2018研究顯示,千禧世代的淨資產比起戰後嬰兒潮世代,在相同的生命階段少了20%,而戰後嬰兒潮在千禧世代目前這個年齡家庭收入則是高14%。

12.雷根政府政策主張市場導向的思考,打擊工會並大規模削減與其有關的公共計畫,個人責任運動的發展,越來越受社會歡迎以各種形式發展出來,明白顯示於稅法和統治經濟的思想中,就是~政府應該放手,讓人們靠自己成功或承擔失敗。這樣框架的核心思想是:美國人最好獨自應對經濟風險,不要過分自信介入或花費在更大的風險分擔系統上,換句話說,社會安全網使人們怠惰或不知感恩,保險被認為剝奪我們提高生產力和小心謹慎的動機。風險移轉也以將培訓責任移轉給個人而不是雇主。

13.諺語:靠自己努力成功~這忽略了是誰提供可以將他們拉起來的鞋帶,和誰被允許可以穿鞋子,其實是聯邦政府所實施的計畫和政策,從公地放領法到美國軍人權利法案,這些計畫通常把非白人或非男性的其他人排除在外。如果中產階級優勢都只與個人努力工作有關,那這個故事更容易讓人接受也更顯英勇。

14.阻止別人享受福利,也代表透過妖魔化福利皇后,來證明取消社會服務的合理性,宣傳新觀點~減輕貧窮的計畫其實是使人們繼續困在貧窮裡。

15.雷根主義,集體利益的最佳途徑,是持續專注於培養自我me和屬於我的mine,在自己教育和個人成功上投資很多,同時認為社會保護不那麼重要。

16.雅痞策略~就像2000年末的文青,最典型雅痞士為大學畢業住紐約,從事財務顧問或法律,拒絕父母節儉的消費方式,在小器具Cuisinart.特色美食.彰顯地位的度假(巴哈馬).購物(勞力士)上大肆花費,喜歡葡萄酒家居盆栽和慢跑,在中產階級聚集的社區買下房屋~對愛錢豪不忌諱。過早的實用主義premature pragmatism,大學學歷浮濫,所以雅痞士必須選擇正確的主修支撐菁英地位,然後正確的工作,維持踩水但能在水面上,對其他人而言是沉沒。

17.千禧世代的倦怠,是來自於戰後嬰兒潮世代,感受到威脅和不斷增長的不確定性,使中產階級的戰後嬰兒潮們加倍努力掌握他們可以嘗試控制的東西~他們的孩子。

18.千禧世代被栽培的計畫目標~想要在哪種職場被看重,就需要計畫、亢長的履歷、與權威人士互動的自在自信,還有對職位晉升如何運作的本能理解,需要人脈,願意一心多用以及過度忙碌的渴望。…..按中產階級的社會標準,打造一個倦怠的自己。

19.大西洋雜誌2014過度保護的孩子~從未體驗過十分鐘以上不受監督的時光,較少感覺自己有能力並獨力完成小小任務(自己去買東西),較少發展無監督的階級組織(風險管理以往是種商業實踐),現在卻變成主流孩童養育策略。

20.當熱情變成社會公認的工作動機時,談論工資或工作的時間表就變得俗氣。工作不只是工作,他是他們生活的熱情~科學技術人格,過勞變的前衛時尚,具前瞻性思維,工作時間則成為奉獻的替身。使命,往往是一種剝削的邀請。

21.在人文學科,想獲得博士學位,成為那個領域的博士,就意味著~沒有任何可銷售的技能,許多學者除了教學別無選擇,教學是他們認為自己唯一會做的事,即使沒有公平的報酬和工作保障,而學術機構鼓勵讓兼職教授持續做他們所愛,無論如何都要待在學術界。

22.做你所愛~迷戀可愛的工作,代表福利穩定的工作變得不歡迎,直到夢醒時刻,才恍然大悟發現只要一份不會報酬過低.工時過多的做工作。好工作的定義是~任何報酬最高而且讓我五點後就不用再掛念的工作。

23.殆危階級precariat~兼職.獨立合約員工.自由業者.臨時雇員,和其他任何類型的偶然勞動者構成不斷擴大的新社會階級。沒有長期穩定固定工時的工作,無晉升途徑和工會。只會認識少數同事,所認識的同事很快就換人,通常擁有大學學位,但經濟和地位岌岌可危,最微小的壞運氣就會使他們跌入貧困。每天筋疲力盡嚴重倦怠,生活充滿不安全.不確定.債務.屈辱。歷史上第一個高學歷低薪階級,在不平等的社會中,相對剝奪感很重,卻被告知要保持正面心態去感激高興擁有工作,受薪階級也會持續”漂流”到殆危階級。全職被裁員,由獨立合約取代;新創科技公司拒絕將大部分勞動力量為員工。

24.政治家撤銷對工會保護1980~90,特別是金融市場,上市公司負責人急於提高股票估價,其價值不再於明日的進步,而是股價,採縮小規模作法~聘用顧問進行分割公司.淘汰部門.外包非必要勞動力(派遣),謊稱彈性實際是為了降低公司成本,稱作提高核心競爭力。縮減規模、重組、裁撤全職雇員,獲取短期利潤以讓股東滿意。千禧時代市場的運作方式。

25.上市公司市值在1970是穩定的,共同基金在1980被視為落後的投資方式,奇妙的是隨著公司削減員工退休金福利,越來越多美國人開始透過401K帳戶去投資共同基金,資產規模從1340億美元,2011激增到11.6兆美元,這些共同基金的錢~沒有耐心,為了尋求更好的收益而頻動。間接促使私募基金和創投公司買下困境公司,對其重組轉售,裁員到剩骨頭的地步,把許多公司綑綁在一起並扼殺品牌。私募基金被認為是禿鷹.吸血鬼.搶劫者.掠奪者,2019研究在過去十年,私募基金使一百三十多萬工作職缺消失負責。

26.工作者不再被視為資產。政府充滿約聘人員。

27.特許經營權是一種外包風險的巧妙方式,切斷該品牌的企業總部對於數千家遍布全球加盟店的直接責任,像麥當勞、加盟飯店、蘋果。外包對公司在股票上的整體價值,和股東與幸運擁有401K投資者有益,這種設計的核心,是少數人在大多數人缺乏選擇的情況下,賺了很多錢。

28.當公司不惜代價的增長,員工就像機械的一部分,是可以剝削的。資本主義是無情的。如果把通貨膨脹計算在內,工資金本上是停滯不前的。財務顧問受聘為公司瘦身,大量裁員後,自己也加入了那間公司,因為聘請擁有麥肯錫知識的人,比實際聘請麥肯錫的人便宜多了。

29.自由市場資本主義過勞、監督、壓力和不穩定標準化,是集體倦怠的基石。

30.新創公司裡有免費的午餐和好吃的點心,並不是一種福利,而是一種激勵過勞的策略,這種做法是來自華爾街的文化。投資銀行界的”組織津貼”,可以激勵員工,更具體而言是免費的晚餐和乘車回家,所以可以工作到很晚。頂級的投資銀行堅持一個觀念,精英就是不斷工作,常春藤聯盟畢業的學生是頂尖中的頂尖,一天工作十八小時,一週工作七天,超過一個人的極限;分析師開始工作時身邊都有一個伴侶,但幾個月之後都變回單身了,過勞倫理化,用高中大學的辦法~榮譽制。

31.菁英華爾街銀行家,是美國經濟中少數仍能體會到辛勤工作和向上流動之間有關係的人,過勞代表高額獎金,公司利潤會以薪水、福利和紅利獎金的形式分給員工

32.高盛員工認為~和外面世界的人一起工作沒動力,任何事都是麻煩事,大家五六點下班中午休息1小時各做各的,這是一個大問題。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可以定期完成事情,任何妨礙”完成事情”的,都會被認為缺乏奉獻精神或是工作倫理,甚至是缺乏智慧,這種心態遠遠超出單純的菁英主義,這種看法肯定精簡.裁員以及外包的正當性~反正那些人在真實世界也很懶惰。

33.千禧世代把自己機器人化,以期獲得極度渴望的那份難以抓住的穩定,意味忽略自身的需求,包含生理上的,甚至連睡覺也越來越像是處在睡眠模式下的機器,與其說是在休息,不如說是在運轉和使用期間的擱置或減產狀態~重未關機,只是等待再次開啟。

34.實幹家,喝咖啡當午餐,堅持到底,睡眠剝奪是選擇的藥物,為工作到死的人喝采。

35.監督的文化~開放式辦公室削減成本,辦公室裡的人都知道其他人在做什麼,但讓完成工作變得困難,因為會不斷受到干擾,要隨時看起來都在忙,以免大老闆經過。其目的是為了生產力或品質控制,但對員工心理影響很顯著,不信任的低氣壓。音調分析tonal analysis,監控會議電話和通訊軟體,以效率為名壓榨生產力。每件事都被計時和數位監控,以秒為單位,絕望之井the pit of despair圍繞最低工資工作者而累積的一整套焦慮~工作長期看似無害,但需要苦心控制

36.當越來越多人把寫作當副業,就成了費率下降的幫兇,因為不用錢就可以請到專家寫文章,那為什麼要付費給自由作家。

37.零工經濟:優步uber,混淆了創新和違法,工作與消費,演算系統和管理者、中立與控制、分享與就業等。新創公司顛覆舊產業,變成時尚和更簡單更便宜的東西。Uber顛覆計程車、Rover顛覆寵物照顧、Airbnb顛覆寄宿、Handy顛覆雜物工、Postmates.Seamless.DoorDash顛覆外賣~這些系統創造出來的工作,是所謂永久的數位下層社會。終結失業,還是窮忙一場,永無止盡,無時無刻都在工作。自由業~為自己工作,其實是在為暴君工作,其心態是一切壞的都是好的,一切的好都是壞的,永遠做不夠,會想賺更多做更多更忙碌。頭頂上沒有老闆,頭頂上有的是一支手機。沒有穩定的收入相伴,彈性工作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38.數位疲憊~手機到apple watches,從instagram到slack,助長我們最糟糕的壞習慣,洗劫我們的空閒時間,無論手機提供我們多少好處,都遠遠比不上分心效果。不間斷的通知、提醒與互動,把生活帶到最前方。千禧世代在父母註冊臉書帳號就停用,使instagram大受歡迎,伴隨而來的是為公共消費而美化與包裝經驗的任務。手機變成自己的延伸,以及安排生活的方式。

39.這些都是以生產力和效率為幌子,注意力經濟其實在買賣我們的時間,netflix總裁曾說,該公司的主要競爭者是睡眠。表面上使用者是所有科技進步的表面受益者,但對手機的依賴成了淨損失,損失了隱私、注意力和自主性,贏家是有效利用我們對便利性的追求,一直獲利的公司們。

40.手機創造共享的錯覺,以為可以同時進行多樣工作,同時和所有人參與每一件事,事實上多工會抑制完成任務的能力。Instagram是一種策畫後的生活版本,形成一種惡性的比較循環,促使人們表示”我想要你的生活”,上面描述的是千禧世代的夢想,不僅是一種渴望,還是平衡的.滿足的.與倦怠無關的生活。Work hard, play hard的相片最令人忌妒。

41.手機app允許工作蔓延到生活的裂縫中,slack比電子郵件更有效率更及時,把整間辦公室搬入手機中。節省日程優化程式,號稱會議更少、視訊會議更多、僵化工時更少、更多彈性,實際上真正意味著,數位化賦予更多的工作。休閒要找網路速度很慢的地方。

42.對千禧世代而言,休閒時光往往充滿煩惱,旅行只是表面上的度假,實際上是一次又一次回到工作中,休閒是破碎的。恐怖矽谷:回憶錄~許多創新都只在與富裕和過度擴張的人對話,同質性是消除決策疲勞的一個小代價,解放所們的思想,可去追求其他事業工作。這種對生產力的慾望造成一種新的勞動階級制度,在頂層,是有高生產力的受薪知識工作者,在下層,則是執行平凡乏味的工作~保母.uber外送員.居家清潔員.司機等,沒有保障的工作,埋頭苦幹只是賺到最低工資

43.周休三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忙碌的休閒階層”一書~尋求不斷成長、擴大、增加的消費去刺激市場的後果,使每天的每個小時越來越有價值,任何不需要工作的時間~休閒,實際上都是金錢的損失,所以閒暇時間自己會盡可能塞滿更多活動或更多消費,以使其在某種程度上變得更有價值。如某人在晚餐過後喝巴西咖啡、啜飲法國干邑、閱讀紐約時報、聆聽布蘭登堡協奏曲並和他的瑞典妻子聊天,這些事情同時進行,並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這不是很正常嗎?還是美國人不習慣),最大化所有閒暇活動的策略令人驚訝,和階級的焦慮息息相關。美國人越來越在意透過傳遞期獲得知識和價值體系的文化符號,來表達他們的階級地位,最好能強調出菁英的休閒活動。這種作法超越了實際的收入水平,許多與有抱負階級aspirational class相關的產品和體驗形成一種文化消費(看電影健身房都是),休閒感覺就不像是一種選擇,更像是一種義務,一種無償勞動的形式,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何這些活動”放鬆”會讓人感覺如此疲憊,令人沮喪無法提振精神。

44.在階級上感到安全的一種更有效的方法,是賺更多的錢,特別是透過自己的嗜好賺錢。嗜好,被貨幣化。忙碌,是某種階級的類別。孩子並非炸彈,而是伴隨著孩子來的期望、財務和勞動現實。

山山沐榆感想筆記@704

作者:安妮.海倫.彼得森

2021年9月15日
網址: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23032682069765007